麥肯錫-全球人才夢工廠
◎ 「六度分隔理論」(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):任何人要與世界上任何一個人產生連結,最多只要透過6個人。
◎ 迅速搞懂一個全然陌生的領域、加快腳步成長、與企業高層對話的能力,幾乎是進入麥肯錫之後即刻就要面對的殘酷事實。
【摘 錄】文及元-洞悉麥肯錫的內隱知識
◎ 專業主義、事實依據與高層觀點的內隱知識,是馬文.鮑爾留給麥肯錫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。
◎ 在鮑爾心中,理想的麥肯錫人(McKinsey-ite)的樣貌是:高潔的品格、聰明、負責、創新(initiative)與想像力(imagination)。
◎ 為了招募及留住世界最頂尖的人才,他認為最重要的不是讓員工為組織的目標服務,而是建構一個值得員工貢獻並獲得創造力、熱情與積極的組織,並且設法讓這群聰 明人能夠因為從事一項正當又受人尊敬的專業,而得到應有的報酬。
【摘 錄】文及元等-解讀麥肯錫工作術
◎ 解讀麥肯錫工作術
一、 理論基礎:
1. 內隱知識:專業主義-事實基礎-管理高層觀點(相互連結)
(1) 專業主義:指追問「為什麼?」「客戶第一」「誠信」三種層面的專業。
(2) 事實基礎:在麥肯錫的會議中,每個人能質疑他人「是否基於事實?或是只是陷入以經驗法則為推論的陷阱?」
(3) 管理高層觀點:凡事以組織的全盤考量為基礎,打破以部門為界的縱切式垂直觀點,從更高的視野提出獨立公正的建議。
2. 外顯知識:
(1) MECE:進行資訊分類時,做到各部份之間「彼此獨立」、各部分加總「互無遺漏」。運用MECE 能讓各個觀點不重疊牴觸,也不致疏漏,避免出現思考的盲點。
(2) 邏輯樹:指的是在問題解決流程中,以邏輯的因果關係深入探究問題的成因,而能將解決問題對策以樹狀圖「具體化」的 技術。
(3) 金字塔原理:以結論為頂點,由支持結論的證據層層堆疊而成的邏輯架構。在金字塔中,結論和證據之間需有縱向的因果 關係,而證據與證據的橫向關係,須符合MECE 「彼此獨立、互無遺漏」的原則。
二、 實務應用方面
1. 思考:要抓住問題核心找出解答方法有二:打破框架、擴大思維廣度的「零基準思考」,及凝聚答案精準度的「假設思考」。
2. 問題解決:當需要分析問題、解決問題時,依照「課題假設」「解決對策的假設」和「驗證與評估」這三步驟,便能在有限時間內擬定具體對策。
3. 寫作:開始動筆寫作前,在腦海中牢記主題、解答、作者、對方、期待的反應五大要素,並不斷地自問「就什麼問題?為什麼目的?誰對誰寫這份商業文書?」
4. 簡報:應用金字塔原理的簡報技巧、掌握「9比1」的 圖文比、文長不超過6行等技巧,從視覺上掌握思考脈絡。
5. 圖解:掌握三步驟:先講結論、確認比較方法(成分比較、項目比較、時間序列、次數分布或是相關比較)、選擇適當圖表,就能精準傳遞訊息。
*詳細參閱月刊p.54-55圖示,會有很清楚的說明
【隨 筆】
雖說是用商業管理的角度看事情,不過以「講求效率」為訴求的思考模式,一樣給我許多決策的省思與方法。
舉例來說:會議中「質疑是否基於事實?或是陷入以經驗法則為推論的陷阱?」就是「經常犯的錯」。我們太習慣用過去的經驗看現在的事情,思考的不周全,批判得太快,事後反省總會提醒自己必須留一點思考的時間再下決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