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 為什麼新老師覺得困惑、好老師覺得孤立、平庸的教師無法激勵、不適任教師常無法淘汰。
◎ 教育界喜歡一起平庸,這才是問題所在。
◎ 目前中小學教師並非基本素質出了問題,而是缺乏一套健康的、跟得上時代的、足以培養「優秀教師團隊」的體系,幫助多數老師學習成長,適應現今快速變遷的知識 系統,以及愈來愈困難的教學處境。
◎ 要提升教師素質,最應優先處理改善的三件事:
1. 不適任教師的淘汰
2. 教師的培育系統
3. 教師的在職訓練
◎ 民國83年開始的「師培多元化」,大幅開放師資培育管道。但過於匆促的開放,讓師培體系失去品質控管的門檻。
◎ 招生困難的師培課程,加速了課程品質的惡性循環。
◎ 現在的師資培育很有問題,單科培育卻要包班教學,偏偏現在的師資生都不是成績頂尖的,通常在求學階段就放棄了某一科了,可是他當了老師,卻什麼都要教。
◎ 教師是一種生命影響生命的工作。
◎ 教師認為當前最優先需要的研習主題,前三名分別是:輔導管教的技巧、班級經營的技巧,以及創意教學。
◎ 台灣的教師研習,毫無層次可言,不論初任或資深教師,偏鄉或都會,研習課程「一視同仁」。
◎ 問題在於研習辦得不好、沒有層次。
◎ 真正要辦的是教學「觀察」,且在舉辦前專家要先跟老師會談,告訴老師,要看什麼重點?會從哪些方向觀察?看完後會談,彼此了解有什麼問題,以及調整建議。
*隨 想:讓我想到目前我們的「觀摩教學」,其實是一場場沒有實質意義的活動,缺少教學者與觀察者的互動溝通,對教學工作品質的提升貢獻有限,也因為沒有「新點 子」的引發,觀察者自己都知道怎麼做比較好,所以還稱不上「教學觀摩」。
◎ 教師唯有走出教室、彼此合作,才是面對外界變革的有效機制。
◎ 九年一貫政策中,失落了一塊,就是校內的支援系統。
◎ 評鑑是提升教師素質的方法之一,不是唯一。但是沒有任何獎優汰劣、檢核機制的教育環境,的確也造成教師素質平庸化、無法激勵、進步停滯的困擾。
◎ 學生被優質的老師教導,不應只是他的運氣,而是他的基本權利。
【隨 筆】
一味地指責學生學力低落的同時,「老師素質」卻很少被提及。
能力,真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,一個班級十來個孩子,很難想像也會有帶到抱怨聲連連、學生學習情緒低落且幾乎沒有學習動機的情形。
糟就糟在沒有人從旁提醒,還以為自己很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