玩出探索力
◎ 美國教改推動「兒童戶外人權法案」,主張每個兒童有探索大自然的權利
◎ 2008年由230個公私立組織所組成的芝加哥荒野聯盟推出「兒童戶外人權法案」,主張每個兒童都應該有機會爬上一棵樹、接觸青蛙和昆蟲、發現荒野、觀賞星空、探索生態社區等 的權利,鼓吹「讓兒童走向戶外」(Leave No Child Inside)。
◎ 孩子不應該在教室內待超過四小時,否則心智會鈍化。
◎ 透過體驗形成自己的學習。
◎ 研究顯示,孩子學習的記憶量,透過聽講只有5%~10% ,瀏覽是20%;示範給孩子看,可以提高到50%,讓他們親手做,更可達到70%~80%,做完後他們還可以教別人,記憶量就達到九成了。
◎ 父母可以替代老師,透過親子旅遊,把學習的空間和時間拉大、拉長。
◎ 童年是用來探索,不是用來苦讀的。因為成年之後,孩子將發現,世界需要的是思考力、想像力與創造力,而非記憶力。
◎ 在戶外的環境裡,兒童的視覺、嗅覺、聽覺、味覺、觸覺等五覺以及運動覺等感覺神經會變得比較敏銳,反應比較敏捷,身體協調度會增加,思考速度也會提升。
◎ 父母若願意放手,會發現小孩的獨立性和抗壓性,超過他們想像。
◎ 對自己的鄉土環境,小朋友要認識它、親近它,受到感動後,才會愛護它、保護它。
◎ 在旅行中要和許多人互動,孩子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會進步,且親子間話題多,感情也更好。
◎ 當家庭成員互相支持的力量被凸顯時,小孩子比較會懂得對父母感恩,也能促進親子間親密的關係。
◎ 小孩遠離大自然的後果就是變得人際疏離、注意力不集中、畏縮、對生命無感覺。
◎ 許多成功者的成長背景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擁有一個豐富的童年。
【隨 筆】
像大前研一提的OFF學,
放鬆、玩樂也是一種學習,一種真實的體驗。
愛家、愛鄉、愛社區不是口號說說而已,
從生活中接觸,感覺大地的氣味,比過多的人造產品更有意義、更有感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