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摘 錄】最愛優於大愛

  很 領導者在要求部屬配合時,往往祭出偉大的口號,但部屬內心的最愛是不能忽視的。

  「最愛」是自我的,由自己決定,當事人會盡力將所有的能力、精神、智慧、時間都投入,去追求自己的目標-最愛。

  「大愛」則是社會的,由社會認定的。社會經常要求個人為了公眾的利益、價值和規範而放下自我。

  「大愛」的理想性大,常與什麼國家、民族、人民、組織、整體……等詞連在一塊。

  較理想的方式應該是有權力的一方先充分了解部屬的「最愛」,根據其「個人目標」來發展相關的「組織目標」,間接成全「大愛」。

*隨想:當組織成員的「個人需求」(應該就是作者所說的「最愛」)沒有辦法得到滿足,如何能期待其對組織做最大的貢獻與付出?也就是「大愛」只能變成遙不可及 的目標!

【摘 錄】有所求但不強求

  僵化思考使人陷入困境,彈性思維才可能走出心理迷宮,人生處境常如迷宮,充滿迷惘。

  人生一定得有所求,但不能強求;一定要有願望,但不能刻意要求。

*隨想:慾望永遠不會滿足,似乎也是人之常情。但人的智慧就在此,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被視為「應然」,偶爾,還是需要用「理智」來戰勝「慾望」,否則太過貪心 遲早出問題。「過與不及」都有待努力!

  有所求,是need, 若強求,則是claim;有願望,是desire,若要求,則是demand。工作中和生活裏的態度是希望wish,而非應該should

  女性精神醫學大師Horney 認為現代人的心理症最主要源自於「焦慮」,源自太多的神經質要求-是強迫性的、過分誇張的、極端的、永遠無法滿足的。

  「應該」是對自己不切實際的期望。

  多給一些時間、空間和尊重體諒,也很可貴。

*隨想:這也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訣竅,不管是多親密的人,即使是夫妻或男女朋友、父母與子女間,也一樣最好保留屬於自己的空間。不需要完全「膩」在一起或是完 全「監視」。應該沒有人喜歡被管束、被要求完全依照別人的意志在行事,大人、小孩都相同。「尊重與體諒」也是需要學習的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llenlegend 的頭像
    allenlegend

    浪子傳說

    allenleg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